手机版 帮助中心 |
赢波网欢迎您!

曾经的绿茵瑰宝——消失的位置之“自由人”的热血前尘

2020-4-18 14:04  来源:直播吧   作者:

序幕:惊鸿一瞥

1954年7月4日,瑞士伯尔尼。1954年世界杯决赛在这里上演。交战双方是西德队和匈牙利队。彼时,匈牙利队可谓名燥全球、如日中天,队里的普斯卡什、柯奇士等球员在当时名闻足坛。1954年世界杯决赛之前,他们完成了惊人的33连胜。当届世界杯小组赛,西德就遭遇了匈牙利,结果匈牙利摧枯拉朽一般以8—3横扫西德。所以西德决赛再次遭遇匈牙利的时候,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们。

然而,那场决赛却令人大跌眼镜,瞠目结舌。西德队开场落后两球的情况下竟然很快扳平比分并在第84分钟绝杀对手,夺取了1954年世界杯冠军,这个就是举世闻名的“伯尔尼奇迹”。

“伯尔尼奇迹”之夜里,有一个年仅九岁的德国男孩坐在电视机前,深情的看着赛场上的一幕幕。祖国绿茵英雄们的壮举点燃了他心中久藏的绿茵情怀,看到这些,他不禁激动的泪水涟涟,汗水涔涔,整个人都飞到了遥远的绿茵梦想世界里……

“伯尔尼奇迹”之夜里,西班牙塞维利亚璀璨夜空笼罩中,有一位44岁的足球教练望着肃穆凝重、苍凉深沉的星空,在心中默默的复盘1954年世界杯决赛。那夜,他在精深的足球世界里沉思了很长时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忽然,也就是电光石火的刹那间,他的大脑仿佛被熠熠星光所点亮,萌发了一个关于足球战术的至深见解……

这位44岁的足球教练当时执教西甲塞维利亚,他祖籍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后来加入法国国籍。“伯尔尼奇迹”之夜里,他萌发的足球灵感给世界足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间接改变了那个九岁德国男孩的命运……

第一幕:智慧博弈

那位44岁的教练和那个九岁男孩之后的所有传奇故事都源于1954年世界杯,确切的说都源于1954年世界杯匈牙利所采用的令当时绿茵世界闻风丧胆的WM阵型。正式讲述他们的故事之前,先追本溯源,介绍一下曾经激荡绿茵的WM阵型和波诡云谲的1954年世界杯决赛。

WM阵型是20世纪30年代由当时阿森纳主教练赫尔伯特—查普曼首创的。他首先在当时比较流行的双后卫阵型(阵型图是2—3—5)基础上把中前卫改造成不用参与前场进攻的中后卫,充当中路拦截者(此时的阵型图是3—2—5)。经过一段时间试验之后,接着他又让内锋撤回到锋线后面,于是名载史册的WM阵型(这个阵型中五名前锋的占位好像字母W,后卫与前卫组合起来的占位好像字母M,由此得名WM阵型)诞生了。

阵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查普曼不但赋予了WM阵型以生命,更赋予了WM阵型以灵魂。这个阵型的主要运用技巧是敌方进攻的时候会撤回七名本方球员引蛇出洞吸引对方投入更多的进攻人数。等待对方出现防守真空后伺机断球开大脚到对方腹地完成致命一击。

WM阵型极端化就是不设中场的5—0—5阵型,己方进攻的时候后场得球不再经过中场过渡而是直接长传给前锋。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举几个与之类似的年代还近点的例子。

2006年世界杯德国与意大利的半决赛加时赛上,杀到性起的双方索性一致放弃中场,后场直接传前场,好像在提前上演点球大战。

2014年世界杯荷兰与西班牙的小组赛上,荷兰队采用绕过中场、快速反击打身后的手段遏制西班牙的传控,荷兰后场得球后直接甩给前场把握机会能力超强的罗本和范佩西。

还有2018年世界杯上的英格兰和2019年亚洲杯上的伊朗队,他们的进攻手段也残留着WM阵型的影子。

那些年,查普曼把WM阵型演练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阿森纳在他带领下笑傲英超,取得了不俗成绩。这个阵型深深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足坛,有许多球队开始仿效。

到了50年代,G—赛贝斯把精心改良的WM阵型带给了匈牙利队,WM阵型好像专门是为匈牙利量身打造的,这个阵型和当时的匈牙利简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WM阵型护体的匈牙利队好像如虎傅翼,脱胎换骨,在当时的世界足坛刮起了一阵飓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各路豪强进行了惨烈的“降维打击”……

日满则仄,月盈则亏,巅峰之后是没落。站在当时绿茵之巅的匈牙利队成了全世界的敌人,许多知名教练开始探索破解WM阵型的方法。

WM阵型的打法特点是简单、直接、干脆、粗暴、攻防切换快速,是化繁为简思想在绿茵世界里的直接应用。缺点是由于没有中场过渡,所以进攻精确度低、成功率也低。所以对抗WM阵型的有效方法是限制他们的关键火力点。

1954年世界杯,西德主教练赫伯格统筹全局,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最终打败了匈牙利,创造了著名的“伯尔尼奇迹”。

“伯尔尼奇迹”之夜里,那位44岁的塞维利亚教练复盘了“那盘很大的棋局”。

整个棋局可谓绿茵世界里的“田忌赛马”。小组赛遭遇匈牙利的西德雪藏主力用“下马”对“上马”,故意输掉比赛。与匈牙利比赛之后直到决赛之前的所有比赛里,西德队施展了大约九成功力,用“中马”应对,闯过关卡。到了最后决战,西德尽遣主力,用“上马”应战,同时采用限制对方关键得分点柯奇士、普斯卡什的战术对抗匈牙利的WM阵型,机关算尽、费尽心机的西德队终于有所斩获,3—2力克匈牙利获得冠军,而匈牙利从此一蹶不振,WM阵型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幕:盗取天火

“伯尔尼奇迹”之夜对西德和匈牙利进行整体复盘的那位44岁的塞维利亚教练的名字叫做埃莱尼奥—埃雷拉。那一夜,他为西德队的坚强而折服,他为西德队的智慧而赞叹,同时他也为匈牙利的失败而惋惜,他更为激情澎湃的WM阵型而沉醉,也为WM阵型的失败而迷惑不解,他陷入了对这个阵型的深深思索中。

那夜,他在足球战术世界里遨游很长时间后忽然顿悟,WM阵型之所以失利除了因为进攻不够精确之外,还在于这种打法决定了场上球员会各自为战,缺乏一位核心的统一指挥所以不能行成默契,配合不够紧密。但他同时也认为,先辈的成果是用智慧的心血凝结而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暂时失利,但只要经过合理改进,还是能够有所做为的。

于是在此后几年里,埃雷拉带着改进WM战术的想法在欧陆辗转奔波,反复试验。他好像神话世界里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在绿茵世界里孤独的探索,从塞维利亚到贝莱嫩斯,从贝莱嫩斯再到巴塞罗那,这几站都留下了埃雷拉改造WM阵型的身影。

到了1960年,他从西班牙巴塞罗那来到了意大利米兰市,开始出任国际米兰主教练,他把几年精心探索出来的在WM阵型基础上改进后的威力巨大的新的阵型带给了国际米兰,新的阵型给国际米兰重塑金身,使得国际米兰在此后的岁月里三捧意甲,两夺欧冠,创立了大国际时代,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埃雷拉终于在亚平宁半岛大获成功。同时,他改造之后的WM阵型也催生出了名垂绿茵史册的“自由人”战术……

第三幕:帷幄运筹

正式讲述“自由人”战术之前,先简单阐释以下五点。

第一,汉语中的“自由人”译自意大利语“Libero”,而“清道夫”译自英语“sweeper”,在拉丁语系里,这两个单词是同义词,大多数语境下可以互换,这个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后来因为汉语翻译的原因,加上足球历史的发展,现在一般把“自由人”认定为“清道夫”的升级版。

第二,传统意义上的真正的“自由人”在场上并不是没有固定位置。有球状态下,“自由人”在场上进可直捣黄龙,退可坚壁清野,流星蝴蝶,身影飘忽,同时可以指挥场上球员,可以随心所欲的出现在他觉得应该出现的位置,但“自由人”在无球状态下是有一个固定位置的。

第三,传统意义上的“自由人”在无球状态时一般处于门将和后卫之间的位置。因为在这个位置比较容易总揽全局。

第四,“自由人”没有盯人任务,他会在整条后防线的最后面根据场上的形势自行判断行动,防守的时候可以清理对方打穿本方后防线的威胁球,也可以参与对对方前锋的包夹,进攻的时候可以带球到中场位置交给前锋甚至直接带到对方禁区。

第五,“自由人”一般是队里技术全面、攻防兼备、有足够的大局观并且视野开阔、足球意识强烈的球员,与组织核心不同的是,“自由人”在球场上的活动范围更广阔,进攻意识和防守意识都很出色,攻防两端的作用都很突出。“自由人”好像一支球队的帅才,总揽全局,统筹布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自由人”战术的真正缔造者是埃雷拉,他在1954年“伯尔尼奇迹”之夜里对WM阵型深深思考之后灵感迸发,萌生了关于“自由人”的朦胧想法,这些想法慢慢的被梳理的越来越清晰,并最终在他执教国际米兰时期彻底完善。

“自由人”战术阵型图是在WM阵型三后卫基础上,回撤一名内锋到三后卫之间充当“自由人”。同时两名前卫前后站位,一人专职防守,另一人组织进攻。

防守时主要依赖区域盯人防守,“自由人”不参与盯人而是拖后保护。

左后卫辅助“自由人”参与进攻。埃雷拉执教国际米兰时期所设定的自由人是皮济,但当时国际米兰的左后卫法切蒂由于出身前锋,进攻能力和进攻欲望都很强,所以实际上当时国际米兰的“自由人”是法切蒂。

大国际时代,国际米兰的“自由人”法切蒂从后场带球沿左路一直推进到对方禁区前的画面屡屡在赛场出现。

那个时候距离1954年的“伯尔尼奇迹”已经过去十年多了,当年坐在电视机前激动万分的那个九岁的德国男孩已经从垂髫到了弱冠,已经渡过了成年加冕典礼,已经在绿茵江湖闯荡很长时间了。

冥冥中似有天意,也就是在那年,他从法切蒂身上获得灵感,最终他成了绿茵世界里真正的、最为公认的“自由人”,他把“自由人”的魅力发扬到了极致,他凭借“自由人”在绿茵世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叫做贝肯鲍尔,西方人称他为“凯撒大帝”,而中国球迷称他为“足球皇帝”……

第四幕:君临天下

“伯尔尼奇迹”十年之后的1964年,贝肯鲍尔从拜仁慕尼黑青训营升入一线队正式开始职业生涯。在那里,他遇到了职业生涯的伯乐——柴可夫斯基。

1964—1965赛季,当时的拜仁主教练柴可夫斯基慧眼识金,看到了贝肯鲍尔技术出色且全面,能攻善守,大局观特别强烈,同时柴可夫斯基受埃雷拉影响,决定打造拜仁的“自由人”战术,所以他开始尝试让贝肯鲍尔出任没有盯人任务的“自由人”,从那个时候起,贝肯鲍尔在俱乐部开始了陪伴他一生的绿茵“自由人”征程。

后来,他在自传里记录了那段历史,“我下馆子的话,总喜欢找一个靠墙位置……我喜欢观察,喜欢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在球场上也是这样,进攻总是从己方球门开始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对方的漏洞,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漏洞,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本队的问题,并且也可以及时解决它们……我要影响整场比赛,防守,射门,什么都干……”

1966年,贝肯鲍尔第一次参加世界杯。那届世界杯上,贝肯鲍尔司职攻击型中场。那届世界杯上,贝肯鲍尔留下了几幕经典画面,那些经典画面依稀有他后来国家队所充当“自由人”角色的风采。

世界杯处子战西德5—0横扫瑞士的比赛中,贝肯鲍尔梅开二度,尤其是第一粒进球,他在中场接球后一条龙突破三人后破门。

1/4决赛面对乌拉圭,贝肯鲍尔除了打进一粒进球之外,还有一幕从后场带球长驱直入、连续晃过对方七名防守球员之后射门的经典场景。

那届世界杯,贝肯鲍尔打进四球,为国家队获得亚军,个人收获了铜靴奖和最佳新人。

四年之后的1970年世界杯上,贝肯鲍尔在国家队正式开始司职“自由人”,他用自己独特的足球理念和足球意识把“自由人”战术演绎到了更深的境界。

那届世界杯,西德队一路凯歌打到了半决赛。西德队半决赛的对手是意大利。

那场比赛,贝肯鲍尔与法切蒂,两位当时足坛的“自由人”同场竞技、对飙球技。他们最经典的一次直接碰撞中,贝肯鲍尔接球直接从中场启动连续过掉意大利三名球员后被法切蒂从身后犯规放倒。

那场比赛第67分钟,贝肯鲍尔再次连续突破,如入无人之境,却遭遇了意大利球员极其凶狠的恶意犯规导致右肩脱臼骨裂,考虑到当时西德队已经用完了换人名额,贝肯鲍尔重伤不下火线,他经过简单包扎后重新投入比赛。但是,他的努力和赤诚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西德3—4不敌意大利止步半决赛。

1972年,贝肯鲍尔淬火成钢。而西德队的“自由人”战术经过两年时间沉淀后更加完善。当届欧洲杯上,盖德—穆勒与贝肯鲍尔一前一后,交相呼应,西德队经过数场鏖战,问鼎了德劳内杯。

时光荏苒,又一个两年过去了。1974年世界杯来到了德国。1974年世界杯之前,贝肯鲍尔的绿茵生涯踢过了几乎除门将以外的所有位置,包括攻击型前卫、边前卫、组织中场、防守型中场、边后卫、拖后中卫,他的“十项全能”最终在1974年世界杯上彻底糅合成了极其完美的“自由人”,而西德队的“自由人”战术也在那年达到了巅峰。

“自由人”战术巅峰之年的1974年世界杯上,第一场小组赛西德队出人意料的以0—1爆冷不敌东德。危机时刻贝肯鲍尔站了出来,他召开队内会议商讨解决危机的办法,并亲自上电视向公众解释情况,他还向主教练绍恩提出了战术建议,这些宝贵的建议宛如一阵强心剂,稳定了摇摇欲坠的西德队。那一刻,贝肯鲍尔不但是赛场上的战术核心,而且成了整个西德队的精神支柱,他把“自由人”的魅力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自由人”战术巅峰之年的1974年世界杯上,西德队在随后的小组赛中接连击败智利和澳大利亚顺利出线。复赛力克南斯拉夫和瑞典之后与当时实力强大的波兰队相遇半决赛。当场比赛第76分钟,“自由人”贝肯鲍尔再次发威,他从后场策动进攻,之后盖德—穆勒一剑封喉,西德队时隔八年再次挺进世界杯决赛。

“自由人”战术巅峰之年的1974年世界杯上。“荷兰飞人”克鲁伊夫领军的荷兰队凭借全攻全守战术横扫世界足坛。1974年世界杯决赛,西德队遭遇荷兰,“自由人”战术与全攻全守战术两大革命性的足球理念在世界杯决赛至高舞台上论剑华山、巅峰对决。

巅峰对决之前的夜里,荷兰队为了放松心情,开了一个小小的聚会,但那次聚会镜头被德国媒体捕捉到了。次日,各大报纸头条都发布了以克鲁伊夫为首的荷兰球员狂欢不眠的图片,不战而屈人之兵,西德从心理上压倒了荷兰。

巅峰对决之前的夜里,西德队主教练绍恩对“自由人”战术产生了一丝动摇。关键时刻,贝肯鲍尔“兵谏”绍恩,要求必须采用“自由人”战术。他建议让福格茨对克鲁伊夫进行紧密盯防。同时贝肯鲍尔以其惊人的绿茵洞察力指出了荷兰全攻全守战术的唯一弱点是在由攻转守的一瞬间。要想破解荷兰的全攻全守,就必须在荷兰队由攻转守、逼抢尚未到位的一瞬间做出快速且精准的打击。这一看法堪称绿茵世界里的革命性见解,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世界足坛。全攻全守后来演变成了传控战术,而贝肯鲍尔当时的见解为后来试图破解传控战术的教练们树立了模板,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巅峰之战里,虽然开场克鲁伊夫为荷兰队赢得了点球,西德0—1落后。但在“自由人”贝肯鲍尔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召下,西德队很快稳住了阵脚,最终2—1力克荷兰。西德队问鼎世界杯,贝肯鲍尔加冕成功,君临天下,“自由人”战术也在那年登上了绿茵世界的最高峰……

当贝肯鲍尔从时任国际足联主席斯坦利—劳斯手中接过1974年世界杯冠军奖杯的时候,他动情的回忆说:“1954年我还只是一个小孩,在电视机旁看世界杯实况转播,如今我自己亲身参加了这样的比赛,我的梦想实现了……”

从1954年到1974年,贝肯鲍尔用二十年的时间人中夺魁,傲里夺尊。

从1954年到1974年,贝肯鲍尔用二十年的时间开山立派,自成一家。

二十年时间里,他在足球世界里加冕为皇的同时,也让陪伴他整个绿茵生涯的“自由人”战术在绿茵世界里燕然勒石,镌碑树功……

落幕:经典永驻

1982年,37岁的贝肯鲍尔告别了心爱的绿茵场。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里,贝肯鲍尔获得了一座世界杯冠军、一座欧洲杯冠军。

两年之后的1984年,贝肯鲍尔成了西德队主教练,他把凝聚自己一生心血的“自由人”战术重新带给了自己的祖国。

1990年世界杯是贝肯鲍尔带队参加的第二届世界杯。那届世界杯,他执教的西德队所采用的“自由人”战术日臻化境。拖后中卫奥根塔勒经常在反击中带球到中场然后交给马特乌斯,再由后者发动凌厉攻势。西德队的这个战术在1990年世界杯屡试不爽,最终成功夺魁。那几乎是传统型意义上的真正的“自由人”战术在世界大赛上的最后一次亮相……

1994年世界杯后,足球规则发生了三项重大变动,第一是不允许背后铲球。第二是进攻方球员与防守方倒数第二名球员平行时不越位(之前必须完全在身后)。第三是不允许门将手接回传球。

其中后两条规则直接导致了绿茵“自由人”的凋亡。

新规则实施后,拖后的“自由人”会成为整体防线造越位的负担,对方突破后即使“自由人”补防到位,也少了侧后方铲球破坏和捅给门将两种处理方案,“自由人”查漏补缺的机会因为新规则的束缚而大大下降。从此,“自由人”战术开始淡出世界足坛……

1996年欧洲杯上,萨默尔踢出了当年“自由人”贝肯鲍尔的风采。但从战术意义角度严格讲,萨默尔与当年的贝肯鲍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萨默尔之后,绿茵世界里再也没有“自由人”战术和“自由人”。

但是,“自由人”战术所给绿茵世界带来的精气神还一直留存,永远不会褪色。

2018年世界杯,法国队“清道夫”,那个“过不去的坎特”为法国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马克莱莱到卡塞米罗再到巴尔韦德,齐达内在皇马的球员时期和教练时期,一直对“清道夫”情有独钟,而“清道夫”的升级版就是“自由人”。

2018年皇马与利物浦的欧冠决赛上,齐达内果断赋予替补登场的贝尔十分广阔的活动范围,那场比赛,贝尔几乎是满场飞奔,前场左、中、右三路进攻以及后场防守都有他的身影。贝尔仿佛当年的“自由人”重现绿茵世界……

“自由人”和“自由人”战术现在虽然已经消失了,但凝结在其中的绿茵先辈们探索绿茵战术的勇气和智慧将永远令我们敬仰和怀念,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烁……

(易水寒)